在企业数字化转型建设中,成本问题一直是高层领导们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如今推进降本增效的时代背景下。很多企业一把手都对软件运维费用表示质疑,甚至有些直接提出可以不交运维费。那么,掩盖在这些提问背后的深层次问题又是什么呢?
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什么是软件的运维费用。简单来说,它是指在软件开发和实施完成后,为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稳定能力,所需的日常维护、优化、备份等工作所产生的费用。对于中小企业而言,因缺乏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往往将运维工作外包给第三方服务商。而对于有实力的企业,他们的IT部门人员虽然众多,但实际上依旧面临着一些技术和资源上的不足。
一方面,企业的信息部门虽然具备一定的技术能力,但在面对复杂的运维需求时,常常显得捉襟见肘。这是因为软件系统的维护不仅需要对其架构与逻辑有深刻理解,还需具备相应的专业相关知识及技术积累。而专业的软件服务企业通常拥有经验比较丰富的团队和全面的解决方案,能在极短的时间内解决企业信息部门可能遇到的专业性问题,从而保障企业数字化系统的稳定性。
另一方面,技术壁垒也是一个重大阻碍。某些运维工作,尤其是代码层面的维护,往往难以被企业内部的研发人员顺利完成。因为一方面,企业未必拥有软件的源代码,而另一方面,代码及数据库等核心技术内容往往在合同中并未完全公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信息部门即使再强大,也难以独立承担起系统的长效运维任务。
高昂的运维费用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软件公司通常根据行业和企业的具体需求制定灵活的运维费用标准。例如,基础的运维服务费一般按年或项目的特殊的比例收取,通常范围在10%至20%之间。但由于市场上的定价缺乏透明性,加之部分商务人员在合同制定时缺乏必要的数字化知识,导致后期的服务价格无法控制,许多企业面临服务费用上涨且无法察觉与承受的窘境。
面对此现象,企业一把手往往疑惑:为什么每年支付的软件服务费用如此之高?甚至有些企业领导的思维中蕴含着希望对方提供高质量服务却又不愿承担对应费用的矛盾想法。对此,许多CIO在实际在做的工作中需要扮演沟通桥梁的角色,竭力向领导们说明可靠的运维服务是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投资,而不单单是短期成本的支出。为了有效推动数字化进程,充分的利用现有资源与能力,提高数字化认识是必不可少的。
与此同时,企业的服务体验往往不尽如人意,造成许多企业在发布后对软件供应商的服务能力产生了质疑。现今许多软件公司在获得合同后,往往将重心转移至商务维护与实施阶段,忽视后期系统支持与服务。一位CIO在社交平台上曾吐槽道,软件大厂交给他们的支持力度实在不够,面对问题的响应速度缓慢,这种服务水准使得企业对持续支付服务费用心生不满。
在这样的情况下,CIO又必须面对如何说服领导持续付费及如何在没有运维预算的情况下保证系统正常运作的双重挑战。因此,企业的信息部门不仅要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还需要在运维过程中与软件公司做有效的沟通和监管,以便于更好地回应企业的期待。
对于许多企业来说,削减软件运维费用虽是眼前目标,但若刻意切断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最终受损的必将是企业自身的正常业务运行。尽管部分企业在未支付运维费用的情况下依然能够享受到服务,但这大多数是个案。一旦与软件公司没有进一步合作的空间,或者缺乏关系维系的利益,往往意味着后续服务的不足和延迟。
为了解决企业在软件运维上的困境,CIO们能采用一系列措施。首先,要提升自身团队的综合技术能力,培养可处理一般性运维工作的人员;其二,强化与软件公司的合作伙伴关系,引导软件公司提升服务质量与响应效率;最后,再通过合同规定,确保后续服务的规范化与透明化,便于后期不断地监督与调整。
综上,从某一种意义上来说,软件公司的运维费用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当前部分企业面临着高额运维成本的困扰,但唯有坚持与软件公司成立良好的合作伙伴关系,才能在保障系统稳定运行的同时,促使数字化转型的顺利进行。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企业应保持理性,投资于合适的运营支出,以求长远收益,促进企业效能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