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轰炸机被批量摧毁美媒担忧:将来若介入武统美军下场相同
来源:欧宝直播    发布时间:2025-08-08 00:45:08

  2025年6月1日,一场代号为蛛网的特别军事行动震惊了全球军事观察家,乌克兰使用廉价的小型FPV无人机,成功摧毁了俄罗斯境内多个空军基地的战略轰炸机,这中间还包括被视为俄罗斯核威慑核心力量的图-95熊式战略轰炸机。

  这场由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亲自协调指挥、安全局局长马柳克挂帅的行动,不仅给俄罗斯造成了开战以来最严重的单次装备损失,更以不对称作战的典范案例,向世界展示了现代战争的全新形态。

  更令人深思的是,这场行动引发了美国军事专家的深度忧虑,如果美军未来介入台海冲突,是否也会面临类似的无人机蜂群威胁?毕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无人机工业,产能和技术水平远超乌克兰。

  2025年6月1日清晨,俄罗斯境内四个空军基地同时拉响了刺耳的警报声,在摩尔曼斯克的奥列尼亚空军基地,值班士兵惊恐地发现,数十架小型无人机如同蜂群般从附近停靠的货运卡车顶部飞出,直扑停机坪上整齐排列的图-95战略轰炸机。

  这些造价仅几百美元的FPV无人机,携带小型爆炸装置,精准地钻入轰炸机的发动机舱和油箱部位,引发连环爆炸。

  短短几分钟内,这个被视为俄罗斯最安全的战略空军基地之一就陷入了火海,多架价值数亿美元的图-95熊式轰炸机被彻底摧毁。

  这不是偶然的袭击,而是乌克兰精心策划18个月的蛛网行动的高潮部分,据乌克兰安全局披露,这场行动由泽连斯基总统亲自协调指挥,安全局局长马柳克直接负责实施。

  行动代号蛛网寓意深远——就像蜘蛛耐心编织捕食网络一样,乌克兰特工在俄罗斯境内秘密建立了多个无人机藏匿点,等待最佳时机发动致命一击。

  行动的后勤工作堪称军事渗透的教科书案例,乌克兰通过秘密渠道,将117架FPV无人机分批运入俄罗斯腹地。

  这些无人机被巧妙地隐藏在改装过的木质结构集装箱卡车中,外观与普通运输车辆无异,从而避开了俄罗斯的安全检查,卡车由乌克兰特工或不知情的俄罗斯平民驾驶,悄然驶入距离俄军核心空军基地仅几公里的位置。

  行动的重点是出其不意,当指令下达时卡车顶部的伪装盖板远程开启,无人机群在星链通信系统的引导下集体升空。

  由于发射点距离目标极近,俄罗斯的S-300、S-400等先进防空系统根本来不及反应,这些造价低廉的小型无人机采用蜂群战术,从多个角度同时攻击停机坪上的高价值目标,造成了远超其成本的破坏效果。

  蛛网行动最令人震惊的并非其战果规模,而是乌克兰如何用极其廉价的装备突破了俄罗斯号称世界顶尖的防空网络,这一战术创新彻底颠覆了传统军事对抗的成本效益比,为不对称作战提供了全新范例。

  乌克兰没选让无人机从己方领土长途飞行至目标,而是通过地面运输将无人机秘密运抵目标附近。改装后的货运卡车成为移动发射平台,木质结构的伪装顶棚完美避开了常规检查,这种特洛伊木马式的渗透方式,使得俄罗斯严密的边境管控和纵深防空体系形同虚设。

  单个小型无人机的破坏力有限,但当成百上千架同时发动攻击时,任何防空系统都难以招架,乌克兰无人机采用分散-集中战术,从多个方向同时突袭,使俄罗斯的防空火力分配陷入混乱。

  更致命的是,这些无人机专门瞄准飞机的脆弱部位,发动机进气口、油箱、航电舱等,以最小装药实现最大破坏。

  行动选择在俄乌第二轮土耳其谈判前夕实施,明显是为增加乌克兰在谈判桌上的筹码,当俄罗斯代表坐在谈判桌前时,他们不仅面临着战略轰炸机队的重大损失,更承受着国内民众对防空系统无能的质疑,这种心理上的压力可能比实际装备损失更具战略影响。

  俄罗斯空天军面临的不仅是数量损失,更是无法快速补充的质量困境,图-95和图-22M3等战略轰炸机自苏联解体后已停产多年,现有的每一架都经过精心维护和现代化改造。

  这些飞机代表着苏联时期的工业遗产,以当今俄罗斯的航空工业能力,几乎不可能在短期内重建如此规模的战略轰炸机队。

  俄罗斯官方的反应耐人寻味,国防部最初仅承认伊尔库茨克基地遭袭,并表示无人员受伤或死亡,对41架被毁的说法嗤之以鼻。

  俄媒甚至称乌克兰的战果为谎言蛛网,然而社会化媒体上流传的士兵视频显示,背景中确实有多架图-95轰炸机在燃烧,使俄方的淡化处理显得苍白无力。

  这次袭击有几率会成为俄乌战争的转折点之一,乌克兰证明了自己不仅仅可以防守,还能主动打击俄罗斯纵深的战略目标,这种能力将极大地影响双方在谈判桌上的心理态势,也可能改变西方盟友对乌克兰的支持力度和方式。

  蛛网行动的震撼效果很快超越了俄乌战场范畴,引发了美国军事战略界的深度反思,多位美国军事专家和媒体人士担忧地指出:乌克兰的无人机战术很可能成为中国应对美军介入台海冲突的蓝本,而美军基地面临的威胁可能比俄罗斯空军基地更为严峻。

  《外交政策》杂志的一篇分析文章直言:乌克兰的蛛网行动应该被视为对五角大楼的警钟。想象一下,如果数百架自杀式无人机同时袭击关岛安德森空军基地或日本嘉手纳空军基地的F-35机群,美军将如何应对?

  这种担忧并非空穴来风,毕竟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无人机工业,产能和技术水平远超乌克兰。美国军事专家关切到乌克兰此次行动中的几个关键要素,都可能被中国借鉴用于反介入/区域拒止战略。

  乌克兰使用的FPV无人机核心部件大多来自民用市场,这种军民两用特性使得防御方难以通过切断供应链来阻止攻击,中国作为全球无人机生产中心,在这方面拥有天然优势。

  与传统集中式指挥系统不同,乌克兰的无人机操作分散且灵活,部分甚至采用AI自主识别目标。这种架构抗打击能力强,难以通过摧毁几个指挥中心来瓦解,中国在AI和网络化作战方面的投入,可能打造出更先进的分布式杀伤系统。

  美军基地的防空系统模块设计主要是针对传统战机和高价值导弹,面对数百架廉价无人机的同时攻击,拦截效率和经济性都将面临严峻挑战,一艘伯克级驱逐舰的标准防空导弹单价超过百万美元,用来拦截几千美元的无人机在经济上根本没办法持续。

  乌克兰的行动证明,现代防空系统在面对近距离发动的无人机蜂群攻击时存在致命盲区,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基地布局更加集中,一旦遭到类似攻击,后果可能比俄罗斯的损失更严重。

  报告特别提到,关岛基地距离潜在冲突区域约2500公里,理论上处于中国多数战术武器的射程之外,但蛛网行动证明,通过隐蔽渗透手段,这一距离不足以保证安全。

  更令美国战略界担忧的是中国可能已开展的针对性准备,据报道,中国军方近年来大力研究蜂群无人机战术,并在多次演习中测试了针对机场、港口等固定设施的饱和攻击方案。

  与乌克兰受限于产能和技术的无人机相比,中国开发的专用军用自杀无人机射程更远、载荷更大、智能化程度更高。

  乌克兰人用DIY精神创造了战场奇迹,但中国人有能力将这种战术工业化、体系化,他们不需要用卡车偷运无人机,可以从潜艇、渔船或商业货轮上释放数以千计的无人机。

  乌克兰的成功还凸显了卫星互联网在现代战争中的关键作用,星链系统为乌克兰无人机提供了稳定、抗干扰的通信链路,而中国近年来全力发展的鸿雁、虹云等卫星星座,未来可能为提供类似的战场网络支持。

  红星新闻 - 2025-06-02:泽连斯基:为袭击俄军用机场准备了一年半央视新闻 - 2025-06-02:乌国家安全局披露“蛛网”行动更多细节:击中41架俄战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