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安防主要是指:为确保馆藏文物、对外开放文博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田野文物等人员和藏品安全而采取的相关防范措施。技术防范对文物保护及其重要,是人防、物防、犬防的重要辅助手段。近年来,国家文物局十分重视文博场馆的安全工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用于提升安防软件和硬件设施,大幅度的降低了文博场馆事故概率。但也发现一些文物保护安防设计中需要我们来关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
由于一些做安防的公司缺乏对文博场馆、文物保护单位、田野文物等防护特点及相关需求研究,有些甚至就没做过文博系统的安防工程,在做安防设计时照搬照抄其他领域的方案。为了更好的提高安全保险系数增加了很多硬件器材实施过度防护,没有在管理软件开发上多下功夫。有的为了达到360度无死角监控,仅各种监控摄像头就达千处以上。有的博物馆监控室各类大小监视屏幕几十块,如同交通指挥中心一般,既大气又漂亮。指纹识别、红膜识别、人脸识别等,只要其他领域开始用的、什么最先进的都用上。无论是不是需要重点设防多种手段叠加,多重手段并上阵多多益善。
第三方在进行造价审核时,主要是根据技术方案所涉及到的软硬件配置情况,一般都要压减部分总价。设计方表面上是为建设方多向上级争取经费,实质上是为自己抬高设计费,因为设计费一般是按总造价比例来收取的。更有可能是为参与施工多扩大利润空间,现实中设计方想尽一切办法先入为主中标实施工程单位。所以,他们在方案设计时,硬件价格网上比较公开不便抬高,自行研制的系统管理软件报价高得惊人,第三方在造价审核时没参考没标准无法压减,再加上其他过度防范功能的设备价格,一个文博单位的安防工程建设项目报价少则几百万多则上千万,并有相互攀比越报越高的趋势。
如果设计人员不认同,再适合的安全防范产品也无法用到文物保护中来。所以各产品推销商首先围猎的是安防设计单位,让他们成为本产品代理人建立起利益共同体。这样的设计单位会尽最大努力依照该产品的技术指标,通过招标代理有意设定为方案的技术参数要求。表面上并没有指定产品厂家、型号、品牌,事实上产品早已被框定别的产品没办法进入,他们业内称之为“控标条件”。在方案报审前,他们还拉着建设方一起去围猎方案审核第三方或评审专家,名义上是让专家们指导一下,其实是让专家认可。虽然有些产品并不是文博系统最适用的,但方案评审时也通过了。如果这些专家又是参与招标评审的,不合适的产品用到工程上是完全可能的。
文博单位一般都建有安防系统,有的时间较早硬件损坏软件过时确需更新换代,也有的系统建设没几年又要做方案推倒重来提档升级,却很少有做部分改造局部提升的方案,少花钱又能基本满足防范需要。可设计方认为造价低、勘测设计麻烦,建设方认为反正经费由上级支持,既上档次又气派何乐而不为呢,一切都听设计方的。如果施工方就是设计方换个身份变来的,施工组织就简单得多,利润空间也更大了。所以,绝大部分安防工程都以设备老化、线路不符合标准要求等理由推倒重来。
安防设计的重点应该是放在如何“防”上,这包括防外和防内两个方面。防外就是由外向内层层设防,各系统之间相互关联互为报警条件,切不可各功能间各成体系互不联系,整体综合防范能力较弱。比如,田野文物防盗方案设计时,有视频监控、地波震动、无人机巡查、无线探测等多种手段,但都是各自单独发挥作用,不能互为报警条件综合发挥预警作用。周边的交通监控、治安监控、厂区安全监控等也不能为我所用,共同组成视频监控网。在预警功能上作用有限,都是在事后复核上才看回放,即使破案了也没有起到保护的作用。防内在设计方面研究不够手段不多,没有把防内与防外放在同等的位置,绝大多数方案是重防外轻防内、有防外没防内,不能与人防、物防及制度管理综合防范紧密结合。
无论是博物馆纪念馆,还是文物保护单位都应该把安全防范作为工作主线,在管理平台建设上要以安防为基础,尽量把所有的平台都整合到安防平台上来,如 门禁、票务、安检、消防、内部管理、库房管控等,虽然有些平台建设时间不一,但要有兼容性,不可相互孤立互不兼容。有的单位硬件平台有好几个,各类运用软件10多个,甚至几十个,由于缺乏兼容性,安防设计时又没起到牵头扎口作用,多数平台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就被淘汰了,有的文物保护单位安防项目做了没几年就瘫痪了。安防设计单位对博物馆技术防范标准比较清楚,对文物保护单位或田野文物安防要求研究不够,有的设计的具体方案就是在博物馆安防基础上作简单修改后用于田野文物安防中,不仅系统内部功能之间软件不兼容,再建系统与已有安防系统之间也不兼容。
存在以上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文博系统人员不懂安防科技,自身也提不出相关需要,完全依赖安防设计单位;安防设计单位对文物保护安全防范的特点和需求研究不深不透,都是照搬照抄稍作修改,方案同质化现象严重,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推销本公司设备和管理系统上。如何重视文物保护安防方案设计,让有限的经费发挥更大效益,应当做好以下几点:
国家文物局对博物馆安防技术规范相对来说还是比较详细,文物保护单位和田野文物安防设计标准就很简单,对预警预报要求也不明确,特别是田野文物防范,应该是一个区域防范的概念,而不是对地表所见文物本体的防护,如有一处遗址区安防工程,地表有120多个土墩墓,设计方按每个土墩墓4个视频监控探头,这样在一个面积并不大的区域内就立起了近500根抱杆,既浪费又难看,其实只需要遗址的出入口安装有监控即可,这就是典型的死搬博物馆对重要展品防护标准,没有依据田野文物特点来研究防范方案。同时,博物馆安防重点放在了防外上,防内手段研究不深办法不多。从某一种意义上讲防内更重要,因为对文物可能造成的损失更大社会影响更大。这些都需要国家文物局从技术规范上加以研究统一。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在进行设计前,要认真梳理文物安防真实的情况、提升改造范围、需要增添的设备、软件升级的内容等,对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做到胸中有数。方案设计方要认真勘察现场,做到能改造的改造,能升级的升级,尽可能的避免推倒重来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要加强对该单位安防特点和需求的研究,多与建设方沟通协调,本着节俭、实用、高效的原则制定出安防方案。在选择防范手段时,一定要优选设备性能可靠、应用技术成熟、价格成本适中、后期维护简单的方式方法。切不可把不符合文物领域需求、技术故障多、基层使用复杂、误报率很高的产品用到安防工程上。
一个合适的方案需要经过专家的论证把关,既可委托第三方单位论证,也可自行请专家评审,对信誉比较好的单位或认真负责的专家可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对那些明显不负责任的评审结果可组织复审。为避免设计单位围猎专家,可采用网审的方法,对评审专家的信息尽量保密。建设方在选择招标代理时,一定要严守工作纪律,让代理方对我负责,切不可让其为设计方或参与招标方利用。在向上级申报经费时,一定要实事求是切不可狮子大开口。总之,建设方在方案设计全过程中,要热情参加牢牢掌握主动权,切不可让设计方牵着鼻子走。
博物馆和文物保护单位发生安全问题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情况下很难查找安防方案设计单位的问题,设计单位也非常容易推脱掉责任,建筑设计企业不正确使用、管理不到位、人员责任心不强、设备老化等都是原因,所以方案设计方并没有责任压力,如果文博系统有如交通、住建等领域的设计责任倒查机制,安防设计单位就会认真的多负责任的多。专家是为文物行政部门决策提供咨询帮助的,正常的情况下他们是不需对决策结果承担相应的责任的,因此要依靠专家但绝不可依赖专家,对那些责任心不强,评审结果多次明显偏差大的,可暂停其方案评审。对委托方案和经费评审的第三方社会单位也应提出明确要求,合理审核从严把关,否则暂停合作更换单位。凡出现重大安全问题,技术方案也将复查,对参与方案审核的单位和专家也将倒查责任。
文物保护中的安防方案设计在管理中一般容易被忽视,出现的问题也不容易被关注,其实方案设计是很重要的环节,既影响技术防范系统功能的发挥,也影响文物保护经费投放的绩效。这就要求方案设计单位本着对文物安全高度负责的精神,及时纠正以上问题。博物馆纪念馆及文物保护单位要擦亮眼睛寻找安防项目合作方,把好安防方案设计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