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咱们中国企业现在都挺会玩信息技术运维这一套,但老是只看重技术,服务这块儿就有点儿被忽视了。这可不行,得想办法提高运维效率,减少成本,让信息技术资源发挥出最大效益,这可是当务之急呢!
从21世纪开始,中国公司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了。经过这么些年的推广和建设,信息化已经渗透到企业的每个角落。说到IT运维管理,那可是保证IT系统稳稳当当、安全高效运行的利器,就像个IT界的保护伞一样,责任重大。
事实证明,在IT项目的生命周期里,大概80%的时间都花在运营维护上,但这些投资只占了整个IT投资的20%。Gartner这个国际大牌调查研究机构一调查,发现IT运维成本里,技术或产品相关的成本(硬件、软件、网络那些)其实只占20%,流程维护和运维人员成本各占40%。这说明啥?咱们中国企业虽然有IT运维的名头,但因为“重技术轻服务”的老毛病,发展还是被拖了后腿。
所以啊,怎么提高IT运维效率,减少相关成本,让IT资源用得更爽,这可是企业们急需解决的大问题。
因为缺乏全面系统的规划,加上信息化业务系统和网络稳定性需求一直上升,企业的IT运维部门压力山大。遇到紧急状况,因没有智能化的判断能力,反应慢,效率低,还浪费了大量人力。这种“救火式”的IT运维,真是让人头疼。
所以,尽管很多企业IT系统建好了,但因为没有有效的IT运维体系,运维成本居高不下,还一年比一年涨。而且IT运维部门在企业里通常是服务部门,不是赚钱的部门。
金融危机一来,企业利润不达标,IT运维成本往往是第一个被砍的。IT运维有时候就像个可有可无的存在。高高的运维成本,让大多数企业的IT部门只能把钱都花在维持运营上,创新业务的能力就受限了。
惠普公司调查了,超过一半的企业和技术高管都觉得IT运维成本是个大问题,阻碍了企业跟竞争对象保持同步。运维成本管理上,很多企业缺乏统一标准:一方面运维成本紧张,系统维护不足;另一方面,成本控制不严,资源浪费严重。这不仅影响利润,还可能给产品质量埋雷,IT运维就像个定时炸弹,随时有可能让企业形象。
随着企业IT系统设备慢慢的变多,管理范围越来越广,很多企业的IT服务水平已经跟不上企业规模的迅速增加了。要实现对业务快速响应的IT运维,首先得构建一个标准化、系统化、流程化的IT运维体系。
ITIL(IT基础架构库)一直被看作是企业建立IT服务管理流程的基石。实施ITIL能让IT部门从单纯的技术职能变成支持企业业务发展的服务职能,还能通过直观易懂的IT服务,加强IT部门和业务部门之间的沟通,帮助IT人员树立服务意识;同时,ITIL还为企业在人员、流程和技术三方面提供了整体规划的建议,对提升IT运维管理效率和降低经营成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IT运维领域,基于ITIL标准的产品多得是,比如微软的Microsoft Operation Manager、日立的JP1、NEC的MasterScope还有国内摩卡软件的摩卡业务服务管理(Mocha BSM),这些都是国内外IT运维的主流产品。
拿本土产品Mocha BSM来说,这个软件基于ITIL标准,从企业业务的角度重新定位IT系统,确保IT服务的可管理性和可测量性。它构建了成熟完善的IT运维管理体系,通过流程管理,持续提升IT运维质量,实现高效运维,提高组织内IT服务的满意度,帮企业解决IT服务支持与管理过程中的流程规范化和自动化问题,从而提升企业IT服务水平和运维工作效率,明显降低企业IT运维成本。
就像某大型钢铁集团的IT负责人说的:“Mocha BSM的实施为企业的IT系统提供了一套有效的监控手段,而且在很大程度上符合国内真实的情况,从操作便捷性、设计人性化等方面最大限度地满足了监控系统的需求,从而大幅度的提高了IT管理效率。”关于怎么从根本上节约IT运维成本,这位负责人认为,重点是从应急式的IT运维转变为以效率为核心的规范化运维,引入ITIL规范化运维系统是提高效率、节省本金的关键所在。
“企业需要一套完善的、可管理的IT服务系统,以有效管理IT运维,使信息系统更好地适应业务持续变化的需求,只有这样,IT部门才能实现从成本中心向利润中心的转变。”他强调。所以,虽然本土IT运维阵营在功能上可能不如国际阵营强大,但相对低廉的价格、对本土需求的精细分析、技术上的支持和客户服务却是国际阵营很难来做比较的。尽管本土阵营中的大多数企业仍面临一定的技术挑战,但Mocha BSM等本土产品的推出,确实让我们正真看到了中国企业通过本土软件建立规范化IT运维系统、摆脱IT运维成本困境的希望。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